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钻石卖不动?企业需培育新增长点
来源:金融投资报  时间:2023-09-01 09:04:36
字号:

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的DR旗舰店。摄影实习生钟婉嫣


【资料图】

曾在钻戒市场“呼风唤雨”、连续3年市占率第一的DR钻戒(简称:DR),如今陷入经营泥淖。日前,珠宝行业上演“冰火两重天”,钻石遇冷,黄金升温。在此消费背景下,相关企业陷入营收下降的困境中,一纸财报“赤裸裸”地暴露了其生存危机。显然,“钻石永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营销故事已然不能感动消费者了,钻石企业亟需新的增长曲线。

迪阿股份净利缩水

近日,DR母企迪阿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迪阿股份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至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较上年同期骤降%至5341万元。

对此,迪阿股份表示,受黄金饰品需求大幅提升影响,迪阿股份钻石镶嵌类饰品上半年需求较小,品牌势能、品牌形象、渠道运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迪阿股份新开门店15家,关闭门店27家,净减少门店12家。截至报告期末,迪阿股份拥有门店676家,且均为自营门店。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DR线下门店为全直营模式,需要承担的费用开支较为刚性,因此在利润端受到的影响会进一步放大。

8月31日,迪阿股份收报元,微跌%,总市值约为亿元。

凭借首创的“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一生只送一人”的营销策略,曾打动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受益于此,DR快速成长为国内钻戒市场的头部品牌之一。然而,经过一段时间野蛮生长过后,负面效应随之而来。

8月31日,金融投资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通DR官方客服热线,对方表示,目前在成都区域仅有23家门店在正常营业。其中,一家旗舰店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其店员向记者透露,“生意比起以前来说,差远了。”

同在商圈做珠宝生意的老凤祥,或也面临相似的困境。

金融投资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店一楼黄金柜台前,有多位消费者在选购佩戴,然而步入二楼的钻石区域,最直观的感受是,满眼都是钻石那无比闪耀的光芒,却无人问津。

钻石企业迎来阵痛

实际上,在困局里的,不仅只有DR。

据金融投资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钻石市场主要分为专业型和综合型,其中以迪阿股份、莱绅通灵、恒信玺利为代表的专业型品牌,则以钻石镶嵌饰品为主;周大福、周生生等则是以全品类为主,同时经营黄金饰品和钻石镶嵌饰品。

作为“沪市珠宝第一股”的莱绅通灵(),也难抵业绩下滑的趋势。

莱绅通灵2023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亿元,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约万元,同比下降%;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万元,同比下降%。

头部钻戒品牌“IDo”母公司恒信玺利实业股份,今年初便对外宣告破产重组,至今处于长期停牌状态。而在2022年上半年,恒信玺利营业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净利润万元,同比下降%。

此外,周大生()2023年半年报显示,以渠道划分,报告期加盟业务营业收入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其中镶嵌类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同比下降%,黄金类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对此,周大生表示,黄金类产品消费市场延续较高的景气度,对钻石镶嵌类产品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钻石镶嵌行业仍处在周期性调整阶段,整体收入结构在渠道、品类分布上呈现较大的变化,黄金类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天然钻石“卖不动”,就连能轻松实现“克拉自由”、拥有极致性价比的培育钻石,在流通市场也不再吃香,相关企业陷入营收净利双降的困境。

力量钻石()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自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营收约亿元,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约亿元,同比下降%;扣非净利润约亿元,同比下降%。

行业或将大洗牌

《2022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珠宝首饰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7190亿元。其中,钻石产品市场规模约为820亿元,同比下降18%。

而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吨,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其中黄金首饰吨,同比增长%;金条及金币吨,同比增长%。

显然,在琳琅满目的珠宝行业,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市场格局。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钻石的营销方向一直与爱情、婚姻等相关话题紧密相连,进而赋予了钻石高溢价的“由头”。但随着婚恋人士的消费转变,钻石的市场需求也面临着一定冲击。

另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近年来钻石供应量增加,其价格也随之下调。在周期性调整内,预计未来钻石价格或会走低,有可能颠覆人们对钻石保值的认知。

在未来,钻石如何仍以高价来“收买人心”,这是一道难题。正如备婚状态下的一对夫妇,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露的消费观一样:动辄几大万元才能买到一颗像样的克拉钻,不如把预算成本放在其他体验上,比如来一次跨国旅游,更让人心动且难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