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我爸退群了”事件引发关注。事件中的父亲由于在家族微信群里分享日常生活,得不到家人们的回应,义无反顾地退出了群聊。这一情景引发网友共鸣,似乎每个家庭都有微信群,都有这样一些爱分享的长辈们,都遇到过类似在回应与不回应之间徘徊的情感纠结。与此同时,事件中的父亲引发了媒体关于“精神养老”等问题的讨论。
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字生活已成为当代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通常认为,老年人是需要弥合数字鸿沟的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期间,扫二维码等数字操作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更是加剧了数字应用“适老化”改造的紧迫性。因此,让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感受到便捷,产生更大程度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动力之源,也是科技为人类带来福祉的重要体现。
这位父亲会使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能用手机拍摄自己的生活点滴,并在微信群中分享,感到不悦时还能进行退群操作。从公民数字素养能力维度上说,他基本掌握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制作等方面的数字技能,对数字社会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像这位父亲一样的“准”银发族,学习掌握了相关数字技能,当他们真正进入老年人行列,数字鸿沟问题将不再显著。另一方面,已有社区、社会组织等机构通过开展弥合数字鸿沟的教育学习培训,帮助老年人脱离“数字文盲”,成为“数字达人”。
不容忽视的是,数字社会的虚拟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空间同样承载着浓郁的情感寄托。作家叶永烈在197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描述了小虎子通过小盒子大小的电视电话机与爷爷进行通话的情节。科幻小说中的温馨场景,在当下已经成为现实。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大,老年群体情感寄托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数字空间也将承载这种情感表达。家族微信群就是这样一个空间,每天早上收到的一声问候,饱含长辈们的深深祝愿,也饱含被关注、被点赞的小期待。在互动交流中,提倡家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共情,让网络空间充满关爱,回应与否不应成为一种精神负担。
当然,从信息评价的角度来说,一些老年人分享的部分信息的确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甚至有网友认为微信群成了谣言的重灾区。晚辈与长辈就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如果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达不到去伪存真的目的,还会被长辈认为不懂礼貌、影响情感。这种情况需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进行解决。线上的不实信息,能够及时被网络智能系统准确识别并进行屏蔽,同时推送科学权威的同主题信息;通过线下的社区科普活动集中对老年人的认知思维误区进行有效地更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字信息评价和应用能力。
数字社会已来,让我们共建一个充满温情的美好空间,也让老年人能被温柔以待。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